色彩风格

夷水青山带笑颜——豫鄂陕全国人大代表来宜昌视察检察工作

【字号:    】        时间:2021-09-27      

上图为豫鄂​陕部分全国人大代表视察长阳县生态环境资源保护警示教育基地

上图为代表们视察长阳县清江廊道生态修复司法实践教育基地

上图为代表们听取三峡工程建设与生态保护等情况的汇报

上图为代表们登上三峡大坝坝顶实地了解三峡工程发电与通航情况

上图为代表们在长阳县生态环境资源保护警示教育基地集体合影

上图为代表们在长江三峡水利发电厂集体合影

 

本网讯(通讯员彭玉华 记者李涛)“让我们切身实地感受公益诉讼守护绿水青山,比听报告、看文字的效果强多了……”全国人大代表宁雅秋在清江廊道生态修复司法实践教育基地(鸭子口基地)视察时,这样分享她的亲身感受。

9月24日,应最高人民检察院邀请,来自河南、湖北、陕西的宁雅秋、李海燕、黄望明、王曼利、胡春霞5位全国人大代表来到宜昌市,视察湖北检察工作。

九月的宜昌秋高气爽,山水如画的峡江明珠笑迎5位全国人大代表,生态之美、环境之美处处可见。

当天下午,代表们一到宜昌,便乘船深入古称“夷水”的八百里清江腹地,一边观看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检察院制作的《亮剑检察公益诉讼 守护绿水青山》专题片,一边欣赏长阳秀美的山、灵动的水、多情的人和灿烂的土家文化。

在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生态环境资源保护警示教育基地,代表们跟随讲解员的解说,时时驻足观看,了解检察机关在案件办理中督促破坏者原地修复植被、将案发现场建设成为警示教育基地的过程,感受到该县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强力推动检察公益诉讼的决心。

据悉,该基地已接待该县乡镇、县直机关和中小学警示教育等活动近2000人次。

“如果无法原地复绿,恢复性司法理念又该如何落地?

“考虑到原地不宜修复、不能修复,我们延伸司法触角,建设了异地补植复绿基地……”该自治县检察院检察长乔长松这样向代表们介绍道。

沿清江逆流而上,位于清江岸边的清江廊道生态修复司法实践教育基地,代表们在此得到了答复、看到了效果。

办案中,检察机关责令破坏者采取自行修复或缴纳修复金雇请修复等方式,集中补种规定数量的树木,探索生态修复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对诉前修复生态者依法建议从轻处罚。

“百闻不如一见,满眼都是青山绿水,公益诉讼对生态保护起到了很大作用。”一路上,代表们边询问边参观,兴趣浓厚如秋阳高照,并对长阳县检察院创造性提出并牵头设立检察公益诉讼异地补植复绿基金账户,积极推动建立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称赞有加,对宜昌公益诉讼保护生态环境的成效信心满满。

9月25日上午,代表们来到三峡大坝,在长江三峡水利发电厂工程技术人员的引导和讲解下,深入通航船闸、升船机、左岸发电厂和坝顶,实地了解三峡工程建设、发电、水利、通航、生态保护等方面的情况,并听取了宜昌市三峡坝区检察院关于公益诉讼工作情况的汇报,为该院获评最高检第二批服务保障长江经济带发展十大典型案件点赞,实地感受了宜昌检察机关开展公益诉讼、维护坝区社会稳定、服务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明显成效。

开展公益诉讼工作以来,保护长江、保护“母亲河”已成为宜昌检察机关的自觉行动,办案成效明显、亮点纷呈。全市检察机关结合宜昌的城市定位和总体规划布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长江、视察湖北重要指示,突出问题导向,以办案为中心,结合“绿色环保专项活动”“长江流域生态保护公益诉讼专项活动”,积极探索河湖保护的长效机制,倾力办理了一批长江、清江流域污染环境类、资源破坏类案件,有力维护了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保护了长江,为推动和促进宜昌河湖治理作出了应有的贡献。5件案件获评最高检或最高法十大典型案例,4件案件获评湖北省检察院或省高级法院十大典型生态环保案例,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检察院获评“湖北河湖长制示范单位”。

短短一天的视察,虽然行程匆匆,可是代表们的肯定与支持将不断激励宜昌检察人更加坚定地手握监督利剑,在守护绿水青山的道路上,一以贯之地探索和总结公益诉讼检察工作的成功经验和特色亮点,为宜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检察力量。

湖北省检察院检察委员会专职委员廖焱清,宜昌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毕奎明以及湖北省市县三级检察机关和当地党委、人大相关领导陪同调研。